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探秘矿物

徐昳昀/浙江自然博物馆

2018-07/总第268期

阅读数0

探秘矿物活动是浙江自然博物馆近年来重点研发的馆本课程,活动初始针对中学生开展,而后又策划面向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同主题课程。活动尝试开展分层施教,针对矿物岩石这一主题,在学龄前、小学、初中3个层面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施教。本文重点介绍以初中学生为参与对象的活动方案。该活动选定初中1年级《科学》中“组成地壳的岩石”章节,配合深化“矿物岩石”主题,围绕辩论暖场、实验、总结评估,从知识、能力、情感3个方面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矿物的硬度、密度、条痕、颜色等物理属性;掌握集中辨别矿物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知识。

●  能力目标:掌握研究岩石的几种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记录、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情感目标:激发青少年学生由矿物而对地质产生的探索兴趣;培养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学以致用的精神。

活动内容

暖场破冰

博物馆科技教师介绍活动主题及流程,学生分组后,各小组讨论组名、设计logo,并轮流上台自我介绍。通过暖场活动,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和主题,并增强团队意识,熟悉博物馆和科技教师。

教学场所:科普教室。

教具:白色卡纸、彩笔。

真相实验室

科技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手机到底需不需要贴膜”,同学们分成yes和no两组进行小型辩论。随后,各组利用教具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尝试用各种教具刮划手机屏幕和屏幕贴,发现只有石英和砂石会对手机屏幕造成磨损。最后,各组阐述实验过程和结论,教师总结点评。此环节使学生了解莫氏硬度,并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出真知的过程。

教学场所:科普教室。

教具:手机屏幕、各种手机膜(塑料膜、普通玻璃膜、钢化玻璃膜)、钥匙、小刀、叉子、锯条、石英、砂石、跳绳、透明袋、记录纸、笔。

辨别实验室

●  首先,请各小组完成学习单(表1)。进入展厅之前先填写学习单,可以使学生带着思考和问题参观展厅,观察会更仔细、深入。随后,对几种矿物标本进行划痕实验对比。接着,带领学生来到矿物岩石展厅,通过观察对比,校对探究学习单题目。然后,各小组到陨石称重装置处,体验不同矿物的密度差异。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教学场所:矿物岩石展厅。

教具:探究学习单、石墨、赤铁矿、石膏、无釉瓷片、陨石称重互动装置。

50-1.jpg

●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矿石晶体(如水晶、方解石)在水中是否会溶化(与冰糖对比);用磁铁对矿石进行磁性测试(与铁陨石对比);用稀盐酸对矿石进行测试(与石膏对比),进行科学记录并判断矿石名称。科技教师进行知识点回顾,对各小组表现作点评。通过此项活动,学生们了解到矿物一定有晶体,但有晶体的不一定是矿物;陨石常多含铁质;在含碳酸钙的岩石上滴稀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获得直接经验,印象深刻。

教学场所:矿物岩石展厅。

教具:石膏、水晶、玻璃、方解石、玛瑙、冰糖、陨石、量杯、搅拌棒、吸铁石、稀盐酸、学习单。

●  最后,矿石专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问答沟通,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对话专家、拓展知识的机会。自评与互评环节可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和客观评价的习惯。

教学场所:科普大教室。

教具:学生评价表(见表2)。

5--2.jpg

创新点与亮点

“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理念

活动贯穿让学生主导的理念,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到总结问题,科技教师仅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给予学生引导,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己主导的学习活动中,能调动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较易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校课本出发,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

在研发博物馆拓展性课程之前,项目组对学校、学生和课本大纲都进行了调查研究,寻找学校需求点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交集,从而确定研发主题。探秘矿物岩石是为学校开展拓展型课程而研发的,学生需求是首位,其次立足于博物馆特色和优势。教案从选题、流程设置到教具选择,始终保持与学校初中地理教师的沟通,博物馆科教人员也多次前往学校试听相关课堂教学,了解初中教学难点、校内教学方式、师生对校外拓展型课程的兴趣等。

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

学校课堂学习模式多为个人单独学习,博物馆则希望给予学生一个相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团队协作。学生在团队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团队精神,把握独立思考和互通协作之间的平衡,有助于培养他们未来踏入社会后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交往合作意识。

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他人,是独立健全人格形成的象征。学生可通过评价回顾和反思之前的学习活动,加深印象。自评、互评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交往中,学会取他人长,容他人短,对人、对事有客观评价,树立乐观的心态、宽容的心胸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总结与思考

培养学习兴趣应当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首要目标

博物馆应当给予学生观察、思考、体验的实践探究机会,培养他们正确的博物馆参观习惯和参观兴趣。若学生参与了一场博物馆课程活动后感到愉悦,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离开博物馆后还能继续在某一领域进行探究,最后再次来到博物馆进行学习,这场课程活动则是成功的。

打造系列、分众施教、形成课程,是馆本课程研发的更高目标

分众不仅仅是将施教的受众进行年龄分层,更是对课程知识点逻辑的串联与深化。例如矿物岩石这个主题,对学龄前儿童,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观察、触摸、掂量体验,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对小学生,希望他们能辨识常见矿物、岩石并了解用途,树立保护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意识;对中学生,希望他们学以致用,养成科学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分众施教也是知识层面的层层递进。课程项目深入透彻、逻辑完整,有利于学校根据需求选择,也是博物馆打造精品教育品牌的重要法则。

馆本课程的设计要从小处入手、贴近生活

博物馆是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场所,若课程活动脱离生活、过于理论,学生觉得与学校差异不大,他们将难以再次走进博物馆。设计课程时,切忌用过量、过深的知识点充斥。本课程中“手机到底是否需要贴膜”这个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小问题一抛出,立即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类似这样的切入点既从课程大纲出发,更是从生活实践出发,需要博物馆科教人员多积累、多思考。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