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项目案例——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
2018-09/总第270期
上海植物园自2009年起,依托园内丰富的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在暑期向亲子家庭推出“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暗访夜精灵科普项目,每年在暑假期间开展25场次左右,主要受众是由家长带领的青少年和幼儿,活动从傍晚开始至21点左右结束。园方希望通过这种比较新奇的活动方式,让小朋友们关注生活中的大自然,带领小朋友领略大自然赐予的平凡而又奥妙的美好。
主要内容
保留经典项目 强化自然观察环节
暗访夜精灵活动由导赏员带队进行定点讲解,内容包括主题讲座、自然游戏、园区自然观察及活动总结评奖。活动对象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以亲子家庭为单位,每个学生必须有1位家长陪同参与。
主题讲座、夜间自然观察和灯光诱虫已成为本活动的经典项目。活动从主题讲座开始,让参与的家庭提前了解活动概况,认识夜间生物。活动的高潮在夜间自然观察。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找到在夜空中飞翔的夜鹭和蝙蝠,结网的蜘蛛,灌木丛中的螳螂、螽斯,草丛里的刺猬,聚居在石头下的西瓜虫,爬在树干上的鼻涕虫、天牛、独角仙、巨锯锹甲及脱壳的金蝉,池塘里的金线蛙、小龙虾、环棱螺,当然更少不了林间草地一明一灭忽隐忽现的萤火虫。灯光诱虫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数不清的昆虫被灯光引诱而来,或绕着灯泡飞舞,或停留在白色幕布上,便于小朋友们近距离、清楚地观察。
全户外自然体验 游客量成倍增长
2017年,上海植物园为了适应更多市民游客的需求,将暗访夜精灵活动分为赏玩场和精品场。其中赏玩场全部活动环节在室外进行,有导赏员带领参与者沿规定路线开展自然观察。精品场增加了趣味科普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分批开展自然游戏和自然观察活动。赏玩场和精品场全程都设有花精灵、水精灵、光精灵、树精灵、灯诱夜精灵5个特色讲解点。
分批开展活动能保证游客体验,同时增加游客量。户外体验没有重复线路,步行较远的线路还有电瓶车短驳。新路线及游园方式点燃了游客们的探索热情,2017年参与活动人数较2016年成倍增长,创有史以来活动参与人数新高。
夜游活动进社区 家门口感受自然
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领略自然之美,上海植物园将暗访夜精灵活动带到了社区。2017年上海植物园更是增加社会受众面,将活动扩展到上海的8个区,共开展了11场社区版暗访夜精灵活动。社区版活动由上海植物园导赏员前期踩点,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展,通过各个社区自行组织参与人员,让小朋友不出小区就可以探索都市里的大自然。社区版活动保留了讲座、自然观察等经典环节,在导赏员的带领下,各个小区在夜间也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推动了自然教育的生活化。
活动特色
活动以暗访的观察方式,让参与者在近大自然的生态群落中认识植物王国的神奇。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成功地把植物、动物与人类的共生关系等跨学科专业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观察体验之中,具有首创性、体验性。
活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们充当探索者主角,通过大手牵小手的亲子活动,丰富和加深了孩子与家长的亲情沟通,具有潜移默化的公益教育性、趣味性。
活动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主线,将传统、单一的动植物科普项目整合为以生命科学为系统的生态科普项目,具有前瞻性、系统性。
活动以良好的科普团队及领先的科技成果为支撑,将植物新品种引种驯化等科研项目通过科普活动加以推广,丰富和提升科普内容,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活动以领导重视、全园支持为保障,以专家型科普人员、自然导赏员、科普志愿者队伍为基础,将项目推陈出新,具有进取性、可持续性。
活动成效
活动自2009年首次推出,经过9年实践,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上海植物园科普活动的品牌项目,带动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单位乃至全国各大植物园的纷纷效仿和追捧,可谓引领了全国夜游的浪潮,使夜间游览和自然观察成为一种时尚。
上海植物园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多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和避难所。项目充分利用上海植物园丰富的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把植物学、园艺学的科普知识寓于游憩之中,让参与者在领略了自然的奥秘之后,辨识更多物种,更自觉地尊重自然、爱上自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到保护生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主要参与群体是放暑期的青少年,对于弥补孩子们对自然认知的缺失,让更多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参与者在活动后,辨识物种的能力、热爱自然的程度、环保意识的提升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有不少游客多次报名参加。在本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上海植物园还开展了大量各类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
同时,园领导、科普人员、自然导赏员等对活动的全力支持和参与,为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和人力保障。通过多次活动的磨炼,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平、活动组织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已逐渐成为上海植物园的科普品牌。今后,上海植物园将继续积极探索,该项目已建设成为“一馆一品”示范项目,未来还将增添更多有趣的活动内容、活动设施。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现、了解、爱护身边的奇妙世界,让更多的人重新建立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对自然真正关怀,才能更好地解决关于自然的问题。
【基地简介】
上海植物园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西南部,占地81.86公顷,是以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文明公园、上海五星级公园。园内展览区设植物进化区(包括松柏园、木兰园、牡丹园、杜鹃园、蔷薇园、槭树园、桂花园和竹园等)、盆景园、草药园、展览温室、兰室、绿化示范区和黄母祠等15个专类园。植物引种以长江中下游野生植物为主,并为城市绿化收集和筛选大量园艺品种,到目前共收集3 500种,6 000多个品种。
近年来,上海植物园每年都举办数个规模较大、主题各异的花展及活动,如春季的综合性花展“上海(国际)花展”,夏季的暗访夜精灵活动,秋季的主题花展及冬季的年宵花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结合资源特点,植物园科普工作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上海植物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上海植物园已成为真正的植物博物馆,每年都有百万游客在此感受春天的百花烂漫、夏日的荷风送爽、秋天的菊花傲霜和冬日的梅花凌寒。■
阅读排行榜
- 1[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普及STEM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学生——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 2[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让儿童站立在科技教育正中央——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 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项目案例——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
- 4[追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科学有“为”,省力有“道”
- 5 让创新的智慧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闪光 ——新疆兵团第五师小学
- 6[去科技馆学科学]流动的科学
- 7“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立足场馆资源的教育活动实践——“展无止境”的实施与思考
- 8[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PBL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科技馆设计一件符合需求的蚂蚁观察箱展品
- 9[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打造科技育人特色 培养创新拔尖人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 10[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引入科技活水 助开教育繁花
推荐文章
- [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让童年在创新中更美好 ——小学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践
- [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科技创新育英才 多元开放助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务实 创新 拓思维 展理想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成就特色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智能筑梦未来 创新舞动校园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筑梦机器人 树科技兴校典范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二十载深耕创新沃土 行五育厚植人才之树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设计思维指导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热风帆船设计与制作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踔厉培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红细胞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