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TA专栏]从南北两极看地球——从极地角度讲授全球气候变化知识
2018-10/总第271期
阅读数2
地球正在经历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这是气候学家达成的共识(Cook等人,2016)。气候变化在极地地区尤为明显,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生态系统也在变化。掌握极地相关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复杂的,需要同时从局地和全球的视角进行批判性思考。气候变化在世界各地产生的影响显著不同,这就需要新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其复杂性、范围及相互关联。
本文阐述的项目用以帮助生物课学生从全球视角对气候变化进行批判性思考。我们提出“空间维度”的概念(Gruenewald,2003和2014),将世界各地的地点同全球温度上升最快的地区之一——南极帕尔默站进行比较(Palmer LTER,2017)。我们向学生介绍极地地区的独特性,特别关注帕尔默站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我们使用了各种在线气候变化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第1作者在帕尔默站科学研究小组工作了3个野外考察季(2012、2016和2017)。
项目最后,学生制作幻灯片展示他们的研究,对比南极和他们选择的另一地点的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个项目可用于介绍全球气候变化,也可作为增加了极地视角的扩展版气候变化课程。这个项目由高中生物辅导课上的学生完成,但可以给优等生或大学预修生物课学生设置更严格的标准。
青辅协会员专属文章,立即加入
阅读排行榜
推荐文章
- [NSTA专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观测活动——使用低成本传感器对环境温度的惊人复杂性进行测量
- [NSTA专栏]工程合作伙伴——如何与科学家合作创造1个真正的工程问题
- [NSTA专栏]在试错中成长科学研究中的复杂方面
- [NSTA专栏]早期探索用科学学习中心支持幼儿科学发展
- [NSTA专栏]从南北两极看地球——从极地角度讲授全球气候变化知识
- [NSTA专栏]神奇的声波——1年级学生通过7E学习模型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 《火星救援》中种植土豆为食是否可行?
- 掌心中的科学——在课堂上设计和促进公众科学活动的框架
- 跳入自然选择——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蟋蟀 思想实验和一手调查
- 校园创客节——本活动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目标与创客运动的概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