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上海信息科技课程开发的思路

任友群/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总第273期

阅读数9

微信图片_20181225090053.png

任友群.jpg

任友群

2015年,《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指出,“上海作为我国建设中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必须服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在都市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在这个城市里进行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思考,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教育才能更好地支撑城市的发展,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科技创新人才。

良好的基础

上海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有着良好的基础。回顾上海的整体情况,毫无疑问,近几十年来上海做了很多相对领先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早期,上海市校外机构少年宫和少科站率先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1984年,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了全国第一本中学计算机教材并正式出版。1986年,上海市是全国首个实施高中计算机合格考试的城市。90年代,上海又在全国首次实施了全市初高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0年以后编制了上海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一体的课程标准。2004年,在信息科技等级考试中实施过程性评价。2016年,上海成立了“立德树人”信息科技教育教学基地。

2012年,32个国家(或地区)参加的PISA测试,上海整体表现优异。但是,越是得分比较高的时候,越要清醒地判断还存在哪些问题。上海的学者一直在不断反思基础教育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发现上海学生在数字信息的访问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在继承中发展

继承过去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谋求新发展,进一步去掉短板,提升整体水平。要凝练符合上海“科创中心”城市定位的学科关键能力,就要建立起激励性的评价机制,打通信息科技学业评价与高校选拔人才的渠道,推动信息科技评价改革。实际上传统的纸笔评价很难测试出一个孩子在科技方面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继续完善课程体系,升级课程内容,研制出具有上海特色的小、初、高一体化信息科技课程体系。考虑到像这样的科技教育不是传统的课堂能够承载的,所以还需要改进教学实验环境,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实用而前瞻的信息科技教学实验环境。

课程建设对策

 目标

从时代需要和个人发展看,数字胜任力更突显数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为了使上海成为具有数字胜任力的城市,上海的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具有数字胜任力的公民。因此,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要以发展学生数字胜任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这也是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材

在教学改革中,传统的讲授式内容需要有所改变。把STEM活动渗透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之中,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与学习中协同完成任务。在情境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跨学科解决问题,并采用面向学习过程的伴随式学习评价。传统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只要是考试不考的内容都是不重要的,只要是考试的内容就反复机械化训练。这样做的弊端非常明显。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的竞争不是只靠最后一个分数就可以的,而是依靠许许多多在过程中生成的表现,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战胜对手,实现共赢,开拓领域。但是,在中小学阶段很多时候难以超越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在评价上打开一个可能性的入口。伴随式学习评价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自我诊断与适恰学习,使得家长和教师等更关注学生学习科技中的过程性表现。

 环境

可以创设线上线下学习环境,建立创新实验室,搭建一个虚拟课堂和真实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环境。

图片4.jpg

 教学

教学方式也需要有所改变,从传统的优质课堂“听中学”,即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转变为面向核心素养的课堂,也就是“创中学”,学生活动得津津有味、教师支持得准确到位。

图片5.jpg

 评价

需要建立计算机环境支持下的多元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学业等级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3个方面。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如高中会考、毕业考,大部分学生理论上都能通过,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信息技术作为高考评价的课程。浙江省已经把信息技术列入了高考科目中,上海市有朝一日也会列入。对于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里的信息设备采集,同步收集学生过程性的一些数据,用来给出一些综合性评价。虽然目前还很难最终实现这件事情,但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用一个混合学习环境支撑教学,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步完成数据采集用于评价。

 过程

现在所有的课程可能都离不开信息科技的支持,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学科对整个基础教育的作用,既要在信息科技课程设计中明确数字化学习要求,又要在学科内容组织中渗透数字化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还要用数字化学习方式支撑各个学科的学习。综合考虑上海市在线资源的整体结构,同时对全市所有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出要求标准,这样才能打造出适合未来的中小学教育。

上海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案例分享

 嘉定区中小学科创教育集散地

基于学区的特征与需求,上海嘉定区打造了全区的科创教育集散地。集散地不仅是全区教师和学生研学、访学的基地,满足全区小朋友对STEM参观、参与和体验的需要,还是一个真正的STEAM教育中心。这里有优质的STEAM教育教学环境和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具有牵引力、驱动力和影响力。一支专业的STEM师资队伍承担跨学科主题课程标准建设和主题线上课程定制开发的任务,送课到学校,提供创新主题TED演讲活动和STEAM教育师资培训。集散地还会承办主题赛事,集中对STEM比较有天赋的同学,进入基地进行竞赛、特长方面的训练,使他们在STEM方面的特长得到更大的发挥。

图片7.jpg

上海嘉定中小学科创教育集散地

嘉定中小学科创教育集散地的建立,解决了一些学校缺乏课程、师资,硬件设备不足等问题。这种模式值得在一定范围内,比如在一个县城或者一个城市中推广,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苹果公司CEO库克曾到学校参观过。学校组建了非常好的云架构下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装备。语文、数学、英语等8门课程加入了使用平板电脑的环节,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常态化教学实践。虽然学校占地面积小,仅有几亩地,但是校长非常有想法,把多年积累的所有课程放在了云端,充分利用楼宇的走廊、过道等空间,安装上电子装备,很多课程就可以由几个小朋友在这些小空间开展实施。

图片8.jpg

定制开发课程

大家知道,教育部非常重视小朋友视力保护的问题。影响视力的一大因素就是小朋友缺乏户外活动时间,也就是说我们的小朋友在自然光下的活动时间太少。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学业负担过重,也可能有种种原因没有鼓励学生去户外参加活动。卢湾一中心小学非常注重学生户外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在户外自然光中的活动时间,这些使得学校学生的近视率非常低。上海媒体还专门对此作了报道。

图片9.jpg

学生参观体验STEM活动

 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平台

上海市研究型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以自适应学习理念和技术为基础,是一个集资源富集与推送、学习引导与辅助、过程数据记载与挖掘、学生学习管理与评价于一体的智能化学习管理平台。自2016年7月底上线试运行至今,已开设87所中学的管理员账号,有效课题总数19 010个,平台用户25 771人,其中包括学生23 977人、指导教师1 692人。基本上,上海最优秀的中学都在这里贡献了自己的课程,其中有很多是科学课程,资源非常丰富,还有各种开发课题允许学生们广泛参与。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