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案例分析

王晓萌 张 奇 王翠玉 李水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2020-06/总第291期

阅读数14

太空授课活动

2007年8月14日,美国女宇航员、教师芭芭拉·摩根在距离地球40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内,向美国爱达荷州首府的学生活动中心的4—8年级学生进行了第1次视频互动教学。25分钟时间里,摩根和其他宇航员展示了在太空中的工作、生活状态和一系列失重现象,讲述了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喜怒哀乐,并用大部分时间与学生互动,回答了诸如“在太空中通过什么运动防止骨质疏松”“太空中看星星是什么样子”“在太空中如何喝水”“做教师和做宇航员有何不同”等问题。

专题1(NASA航天STEM教育活动,图片来源:NASA).jpg

NASA航天STEM教育活动(图片来源:NASA)


2013年,以我国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为契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了“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在距地300余千米的“天宫一号”实验舱中,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课堂的形式,300多名小学到高中的学生在地面与航天员展开互动,同时,全国8万多所中小学校6 000万名青少年收看了电视直播。在太空授课活动中,宇航员王亚平作为主讲教师,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向青少年演示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测量物体质量、单摆圆周运动、陀螺定轴特性、水膜和水球等5个物理实验,并与地面课堂中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在天上生活用水是否循环使用”“天宫一号如何应对太空垃圾”“如何应对失重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在天上看到的景色与地面有何不同”等问题,并寄语青少年。

青少年航天科普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太空授课作为最特别的一种形式,所需资源最多、实施条件最严格,相对应的,其社会关注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也让青少年最为向往。在历史上,仅有中美两国正式开展了面向青少年及公众的太空授课活动,活动在内容、形式上都存在着差别。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