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束星北

王渝生

2020-10/总第295期

阅读数1

1. 束星北(1907.10.1—1983.10.30).jpg

涉猎气象和海洋科学的理论物理学家

成就卓著而坎坷一生的中国雷达之父


束星北(1907.10.1—1983.10.30),江苏扬州人,据其家谱《束氏族谱》记载,束星北谱名束传保,字星北。

1913年,束星北入故乡私塾读书;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1919年,入读泰州明州之江大学、济南齐鲁大学。

1926年4月,束星北自费赴美留学,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3年级。1927年2月,转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学习;7月,经日本、朝鲜、莫斯科、华沙,去欧洲游历,在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当了一段时间研究助手。1928年10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 T. 惠特克和C. G. 达尔文,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9月,返美进麻省理工学院,师从D. J. 思特罗克教授,任研究助教,并继续研究生学习。1931年5月,再获理学硕士学位。

1931年9月,束星北回国探亲,与葛楚华女士结婚。他们共育有五子二女。

3. 束星北(右二)全家福.jpg

束星北(右二)全家福


时值“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束星北投笔从戎,于1932年1月受聘于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

1932年7月,因触犯蒋介石离开南京中央军官学校;9月,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1933年,研究广义相对论。1935年7月,物理系全体师生因反对校长独断专行,离校;8月,束星北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并兼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后,聘请原物理系全体教师、技工回校,束星北也于1936年8月回浙江大学,翌年升为教授,年仅29岁。

抗战期间,他随校到贵州遵义、湄潭。他在湄潭专门组织了群论讨论班,讲韦尔的《群论》,重点是讲在原子光谱和核谱方面的应用。这在中国内地是比较早的。

1941年,束星北针对量子电磁场高次微扰计算中的发散困难,提出将发散上项切断(cut-off),继续计算下去,可得到原子能级的电磁场修正。这个想法接近贝特于1947年计算兰姆效应的观点,他对氦的电子能级计算得到与贝特相同的修正值。他认为测不准关系是基本原理,对于单粒子系统,测不准关系应该能直接给出体系的基态能量。根据这一观点,他成功地推导了谐振子、氢原子和类氢原子基态的能级,其论文刊登于英国学术杂志。

1942年,束星北又开始探索任意参考系之间的相对性问题,试图放弃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由等效原理中的时空变化率进入相对论,只承认洛仑兹变换,将普遍时空变成相对于运动质点的时空,而不是一个唯一的统一的时空。他曾用瞬时微分洛仑兹变换方法,得到任意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之间的变换,电磁场张量在具有相对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之间具有相对性。束星北所研究的都是相对论的基本问题,但由于是尚未成熟的课题,更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影响,研究探索多次中断,未能继续深入下去。

1944年10月—1945年9月,束星北曾被借聘到重庆军令部技术室任技术顾问1年。期间,于1945年春,束星北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部雷达,因此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8月,作“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

束星北在浙江大学任教近20年,教过理论力学、理论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电磁学、无线电、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课程,并与王淦昌合开过高等物理讨论等课程。他着重讲透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凡领受过他的理论启蒙的学生,都会经历到理解了一个基本原理的真谛时那种豁然顿悟的乐趣,欣赏到理论思维的威力和自然界奇妙的统一性。

5. 束星北在授课中.jpg

束星北在授课中


1952年45岁以前,束星北在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其主要工作在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方面。

1952年,因院系调整,束星北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他放弃相对论研究,决心献身气象科学,转向大气动力学研究。在他主持下的气象研究室,从开始只有几个人发展成为20多人,1953—1954年,写出气象研究论著近10篇,从物理学角度对大气动力学作了理论探讨。后来,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

6. 束星北雕塑像(青岛大学).jpg

束星北雕塑像(青岛大学)


1955年,束星北在“肃反”运动中受停职审查,审查结论为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

1957年,束星北在反右运动中又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坦率批评而受到批判。

1958年10月,束星北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受到开除公职、“管制劳动”3年的处分。

1960年,束星北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

1964年10月,当他听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时,不禁在家号啕大哭。他为自己有力不能出,有志不能酬而痛心,为不能与王淦昌在现场并肩战斗而伤心。他哭得如此伤心,全家为之震动,因为家人从来没有见他流过眼泪。即使在自己遭到错误对待的境遇下,束星北仍然对祖国的日益昌盛感到由衷的高兴。

1965年,束星北被撤销管制。同年,他完成中国首部《狭义相对论》,但直到1995年才得以正式出版。

“文革”中在青岛医学院劳动期间,束星北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科学,做了大量技术工作,修好了一批当时国内难以修理的精密电子仪器。1972年底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委托的冲击功对金属胶粘剂的破坏因素研究。10月20日,他在给当年的学生李政道的信中写道:“你这次回国,当能看到祖国经历的惊天动地的变化,28年前那种国内卑污、国际受辱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还矣!”

改革开放后,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1979年春,参加中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同年,束星北得到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

1980年春,束星北在动力海洋学习班上,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汪德昭所长共同倡导,在中国近海开展海洋内波的观察研究,在海洋研究所组建了由他领导的海洋内波研究组进行内波理论的探索研究和现场观察。为此,展开了测温链的研制,1981年完成了由12个铂电阻探头构成以单板机控制、取样、记录的测温链,并在黄海进行了内波测量试验。接着又开始研究16个热敏电阻探头构成的微机控制、取样、记录的测温链。

1981年起,束星北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和青岛市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3年1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束星北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