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网文撷英]2020年11月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2020-11/总第296期

阅读数0

观   点

以好奇为指引  畅谈青少年科普科幻未来

2020-11-03  科普时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20-11/03/content_456411.htm?div=-1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青少年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青少年的科学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科普科幻教育不仅是一种颇具创造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它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在未来成为对通俗教育的补充教育,帮助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科学好奇心。


好奇心是驱动科研的原动力

2020-11-06  科普时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20-11/06/content_456512.htm?div=-1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停止提问⋯⋯永远不要失去神圣的好奇心。”纵观科学发展史,很多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善的科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好奇心使然,或者说人类创新的巨大飞跃主要源自纯粹的好奇心。正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科学家们致力于去探索那些看似平常但蕴涵着宇宙奥秘的事物,并且取得了深刻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成果。


科普科幻教育:给好奇心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0-11-13  科普时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20-11/13/content_456967.htm?div=-1

要细心发现并尊重青少年们的好奇心,将好奇的心理加以好好利用,可以引发青少年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被青少年们的好奇心所捕捉到的刺激必然是新鲜的或者说是很独特的刺激,这些激发青少年强烈好奇心理的新鲜独特的刺激,恰好是思维所乐于接受的,思维的运转更灵巧,也才会更加具有创造性。


思   考

科创教育开启育人新模式

2020-10-30  科普时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20-10/30/content_456122.htm?div=-1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实施科创教育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同时,科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用主动的创新探索去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学习,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科幻让科学与人文完美结合

2020-11-06  科普时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20-11/06/content_456538.htm?div=-1

科幻本质上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产物,科幻本身未必折射多少科学知识,但它一定会激发想象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还有对科学的热爱,当然也包括了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展示。科普科幻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各分支前沿的最新进展,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重视幼儿园室外环境打造,单一“标配”不可取

2020-11-15  蒲公英评论网

http://pgy.jyb.cn/rp/rp_detail.html?docid=777590867794857984

美国建筑师尼克松说过,在任何环境下,创造能力和发明能力都和环境中的可变元素数量有关。这对于幼儿来说更为重要,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让他们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户外环境作为幼儿参与活动、习得经验的重要场所,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孵化器。显然,单一的大型玩具、远离自然的户外环境等,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


异  域  传  真

在线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2020-10-16  美国e校园网站

https://www.eschoolnews.com/2020/10/16/challenges-online-math-instruction/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促使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彻底改变工作方式。美国加州幼儿园教师Donna Nomann-Loomis分享了她开展数学教学时的经历,以激发学生在特殊形势下的信心和合作。在线数学课的最大难点是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而教授幼儿的好处是他们往往不会有许多年长学生那样的焦虑。对幼儿来说,组合数字、填写并展示答案是难以掌握的技能,而当他们在电脑上进行数学练习时,不再需要这些技能,从而提供了灵活思考的空间。在线授课时教师不仅仅要教加法和减法,还要思考如何激发毅力与协作,启发儿童互相帮助,共同找到答案。有些学生长大后想成为软件工程师,工程学是一种很好的将毅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学科实例。展示来自该领域的佼佼者的经验,可以激励学生持续努力并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虚拟STEM课堂如何吸引小学生?

2020-10-22  edutopia网站

https://www.edutopia.org/article/how-make-virtual-stem-lessons-more-engaging-young-learners

教师创造以STEM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其主要目的是创造以趣味和创新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概念基础。而组织STEM课程在线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掌握超越其他学科的技能。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2年级教师Melissa Collins分享了3点建议:在虚拟学习体验方面,可以策划STEM周等主题活动,邀请STEM专家参与,以在线教学、PPT授课和讨论方式,讨论诸如新冠肺炎、健康防护和未来职业等的话题。利用许多科学场馆和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开放虚拟资源的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展品,参与主题学习,获得丰富的远程学习体验。在开展目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提供促进学生知识获取的自主探索策略,为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的研究机会,引导他们查阅书籍、文章、视频和网站,绘图、完成工作表和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开展动手活动。在展示方面,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合作创建PPT或视频呈现研究成果,并及时跟踪和监控他们的学习程度。

  

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健康

2020-10-29  优睿科网站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0/apa-psr102720.php

美国心理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教师有良好、支持性关系的青少年,其成年以后健康状况更好。青少年时代的社会关系可能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相关——不良的关系会导致慢性压力,增加一生中健康问题的风险。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友谊对青少年很重要,但研究没有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学生成年后的健康之间有同样的联系。韩国大学Kim Jinho博士分析了AddHealth课题在13年间对近2万名参与者(包括3 400对兄弟姐妹)从7年级到成年早期的身心健康跟踪数据,发现那些在中学和高中报告了与同龄人和教师更好的关系的参与者报告自己在20多岁时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以兄弟姐妹的家庭背景作为对比,良好的教师关系与成人健康之间的联系是有意义的。此前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青少年与同龄人的关系,而不是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上。本研究结果显示,师生关系比以前人们认识到的更重要,改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会影响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功,还可能对青少年产生重要、积极和持久的影响。学校应该更关注和培训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温暖和支持性的关系。

  

3个举措促进STEM教育公平化

2020-10-30  美国e校园网站

https://www.eschoolnews.com/2020/10/30/3-ways-to-bring-equity-to-stem-education/

即使学生将来不从事STEM行业,STEM教育也必不可缺。以下3个举措可以使所有学生更容易、更公平地接受STEM教育。一是优先支持教育工作者。如果想教育好每名学生,必须首先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能力,保证教育者使用免费的职业发展资源进行不断的学习。二是从帮助学生谋划未来开始,将大学和职业规划带入课堂,为每个学生制定专业和职业选择规划,帮助他们为未来作好准备。如“大学蓝图”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提前学习关于高等教育的基本知识。三是提供可触及的STEM课程。为了使STEM教育有效,必须使其易于获取。使用在线资源促进STEM学习,无论教学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都必须提供供学生参与的课程资源。


调   查

八成受访者参加过科技活动

2020-10-29  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20-10/29/nw.D110000zgqnb_20201029_5-10.htm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 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参加过科技活动。大家表示更喜欢科普电影(54.5%)、科普实验(54.5%)和科普讲座(52.1%)等形式,其他还有科普表演(45.1%)、参观展览(44.4%)、科普互动(25.8%)等。大家最关心的科普话题是科技与生活(62.1%)、自然与污染(57.1%)、食品与健康(55.6%)、气候与疾病(50.3%)。


     本栏目内容均取自互联网,旨在让读者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关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栏目编辑将尽可能选取来自知名网站的链接,但互联网规模庞大、变化快速,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链接今后不含非法内容,敬请读者提高防范、辨识意识。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