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

文_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2-06/总第315期

阅读数2

素养立意

任何一个课程的改革,首先要重视课程的目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6月23日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可以为学校育人画像,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发展导航。因此,科学课程的目标也应发展核心素养。

制定一个课程,需要考虑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实施中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评价主要看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在课程目标确定后,课程设计最关键的是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的设计。对教学改革来讲,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基本一致,都是内容与教学的改革。我国的科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吸收了以往经验,反映了国际趋势,发展核心素养,聚焦概念,进阶设计课程,注重思维型探究。

从目标来讲,未来的课程改革要立足于素养立意。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素养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综合性,研制过程应具有科学性和政策性。关于科学到底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这个科学的定义包括了学生需要发展的三个方面的素养:知识系统、认识过程和科学方法。知识系统反映科学观念,认识过程反映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反映探究与实践。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国际科学教育趋势分析,国际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比较,国家科学教育政策分析,以及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分析,同时还作了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和学生素养的表现性评价。

10-b1.jpg

国际科学教育的价值选择如表1所示,其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工业革命之前重视人文价值;18世纪到20世纪前重视实用价值;20世纪前半叶重视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并重;20世纪中叶重视社会本位;20世纪末重视人的发展本位;到21世纪开始,由于强调核心素养,既重视人的发展本位,也重视社会本位。我国百年以来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目标与国际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表2),这是因为我国科学教育主要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共同的特点是持续关注人地关系(人文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动态关系的简称——编者注)。我们对一些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访谈,涉及52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一级指标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和科学探究4个方面,态度责任受关注程度最高,其次是科学思维,然后科学观念,最后是科学探究。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一对一的测试,每个领域设计1个问题,每个问题测试时间为1小时,1个多月的时间大概测试了200多人。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了观念理解与应用,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思维与创新,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4个维度。最后形成的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由4个方面构成(图1),科学观念是科学课程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其他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是关键能力,是素养的核心;探究实践也是一种能力;态度责任是必备品格,反映了科学课程的方向性。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