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栏]STEM教育与科技教育 STEM教育的应用范畴(十三)

文_向世清

2022-01/总第310期

阅读数8

延续前一讲在深度学习中使用适当的探究和研究的阐述,这一讲,我们从准确实施和操作的角度,进一步讨论探究和研究在实际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经过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人类不仅在研究上已经形成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范式,对探究也已经达成相对规范的方式。那么,探究的规范性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这一讲对于教师实际多多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很是实在,大家不要觉得太简单而轻视哈)?

通常情况下,探究在学生遇到新知识学习或者新问题解决之时发生最为合适(学习一般都是学新的东西,这意味着探究应该时时发生、事事发生,且总是在发生着。探究实际上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式,应试教育让探究不再多发生,实在是有些违背规律)。因为此前学生没有碰到类似的知识或者问题,所以他一定是未知的,此时他肯定是茫然而好奇的,往往还带有强烈的跃跃欲试的激情,于是,他的出发便是从某种较为模糊的目标开始的,而且他开始也并不知道究竟用什么方法合适,只能模糊地设想一些方法和途径。所以,探究有着以模糊为始点进入学习新知识或者解决新问题过程的特征。模糊既是驱动,又是引领,更是乐趣。

较为模糊,主要是因为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他可能大致清楚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和范畴,比如说想弄明白某样事情,或是解决某个问题,或是解释某个现象,或是完善某个主题,或是达成某种目标等,但是这个时候,关键是他还不是太知道究竟应该怎样,还不可能具有较为清晰的概念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要不然他就不用学了!笑),于是就会自然地按照此前自己已有的某些知识或经验进行思考。根据自己的这些“过去”或“前期”的知识建构,形成自身的是什么或者该怎样的感觉和判断,并进而形成可能的猜想、预设。这充其量只能说他有了一种“差不多”的概念猜想或者理解预设,或者估计有某样的方法、某种途径可以采用等,形成的只能是一种类似于“我想怎样”和“我可能怎样做是差不多行的”的尝试性方案。这是一种典型的“试试看”,一种典型的粗略思路和做法。不过,正是这种试试看才体现了一种学习的趣味性、牵引力和有效性(人天生就是好奇的呀)。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