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栏]中国科技教育史话

王渝生

2022-01/总第310期

阅读数1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两院院士,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后随父母迁到汉口,就读于汉口第一小学、圣保罗中学,在少年时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

202201wys1-01.jpg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

202201wys1-02.jpg

朱光亚为本文作者题写书名

1938年,抗战期间,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转移到四川重庆,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江北清华中学(今重庆清华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开始对自然科学有了美好的憧憬,特别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

1942年夏天,当时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重庆招收大学二年级插班生。朱光亚报名应试,顺利转学西南联大。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荪、饶毓泰、吴有训、朱物华、吴大猷等教授。众多名师的栽培,使朱光亚学业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飞快的长进。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3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原子弹高科技,并要求每位科学家推荐2名助手同去。当时吴大猷推举的2名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