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观察]科技教育助力学校课后服务开启新时代

文_薛丽霞 高 凯/北京市第二中学

2022-10/总第319期

阅读数12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全国中小学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后服务内容,为“减”出来的课后时间增添了丰富的课程体验。科技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双减”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原来没有时间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双减”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参与自己喜欢的科研实践活动;原来没有时间走进科技场馆的学生,“双减”后可以畅游在自己喜欢的科技场馆中;原来没有时间发展科技兴趣的学生,“双减”后可以在兴趣的指引下享受科学研究的乐趣。“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减去了课业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


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供给是高质量育人的重要组成

如何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是很多学校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双减”中凸显科技教育的育人功能要建立“大科学、大技术”的课程观。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途径与方式,广泛吸纳和运用社会资源,依托“双师课堂”“翻转课堂”的方式提升资源供给。

构建跨学科特色的“大科学”课后服务课程,“大”体现在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渗透,以及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以北京二中分校和史家实验小学为例,两所学校为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九年一贯成员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可以完成小初衔接一体化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各学科教师针对小学、初中学生特点,开发了多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课程资源。如以“机械结构”为主题,设计“探究连杆结构的秘密”“自制天平”“能伸缩的机械手”和“齿轮大观园”等与物理、数学学科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逐渐帮助小学生从定性了解转变为定量分析。教师要针对每个项目进行学习单设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单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助力学生完成探究任务。课程实施中,引导小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的科学研究方式,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