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放眼国际 立足现实 聚焦合作——科技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新要求

文_崔 鸿/华中师范大学

2023-01/总第322期

阅读数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首次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个角度进行统一设计、部署。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核心是科学教育。科技教师是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教融合的直接实施者,其自身专业能力是培育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坚实保障。

自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发布起,我国逐步构建起教师专业标准体系,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信念与师风师德等基本维度上作出约束。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对教师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供相关支持。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聚焦科技教师群体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文件。在当代背景下反思科技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有助于促进科技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一线科技教育教学质量。


放眼国际:美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2020年版)》概述

1988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出台了国际上第一个对科学教师培养的指导性文件——《科学教师培养标准》(Standards for Science Teacher Preparation),该标准迄今为止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科学教师培养标准》后续又经历了2003年、2012年和2020年3次修订,目前最新的版本便是2020年版,确定了“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学习环境”“安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专业知识与技能”6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1. 学科内容知识

科学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科学知识体系。要求教师深入理解科学学科本身核心概念、基本原则、基础理论、经典规律和相互关系,将学科核心观念、跨学科概念及科学与工程实践与其相关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标准2. 学科教学法

科学教师应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具体表现为基于《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应用体现科学学科特色的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科学教育新理念(如STEM教育理念、社会性科学议题等);使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与技术相整合,使用工程实践支持科学学习;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思维习惯,能识别学生的迷思概念和前概念,以评价促进教学等方面。


标准3.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外部环境。科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包容、公平、反偏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各种机会进行调查、协作、沟通和评估。此外,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社区、家庭等。


标准4. 安全

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探究、工程实践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保障学生安全。一方面,教师应在实施实验活动前,给出实验安全的规程,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实验活动和实验仪器操作,考虑实验伦理道德问题;在实施实验活动时,能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监督,应对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识别危险情况,并实行紧急程序。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