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历史上的丝路科技]风吹草低现牛车

文_陈 巍

2023-04/总第325期

阅读数0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描写草原生活的诗句。不过,有时在被风吹拂的牧草之后,显现的却不是奔驰的骏马与安详吃草的牛羊,而是牛、马、骆驼等牲畜拉动的车辆。这些车辆车轮高大、结构简单、轻盈宜驾,便于牧民运送包括蒙古包在内的各类物资,是牧民按季节搬家转场所必备的工具。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草原,是战车最早广泛运用并四处传播的区域之一。从呼啸战车向缓慢牛车的转变,也反映着游牧生活方式的演变。


草原列车

北方草原上用的传统车辆,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勒勒车”。这一名字源于赶车者吆喝牲口的“勒勒”声。根据牵引它的牲畜种类和显眼的大车轮,又有“牛牛车”“辘轳车”等称呼。

从外观上看,勒勒车与农耕地区乡村常见的大车很相像。不过勒勒车的原材料更简单,它可以完全使用木料制作,铁质材料则并非必需,只要选料适当、加工装配工艺娴熟,完全可以兼具经久耐用和便于维修等特点,从而更好适应草原上的高流动性环境。

作为车辆的关键部件,车轮是全车工艺最复杂考究、最具有技术含量的部分。2个车轮直径可达1.5米,与拉动它的牲畜高度相应。它们既承受全车重量,又在动物拉力作用下转动,通常用桦、榆等硬质木材制成。车轮包括居于中心连接车轴的毂、从毂向外发散伸出的辐和最外层组成圆形轮廓的辋三个部分。郭世荣等学者的调查向我们展示了车轮的制作技艺。

巴泽雷克出土的马车.jpg

巴泽雷克出土的马车

其中毂的形状近于中间稍凸起的实心圆桶,侧面钻孔作为插入辐条的辐眼。为保证辐条都位于从轮心向外发出的射线上,工匠需要事先找准毂面中心,并确保毂的两面中心连线与毂面垂直,之后在毂面画出经过中心点、彼此成均匀夹角的迎头线,以此为参照角度凿刻垂直于车轴方向的辐眼。可以说在制作轮毂的过程中,工匠需在实践中娴熟运用关于圆、垂直、等分角等朴素的几何知识。

辐条起到减轻轮子重量、加速车轮启动的作用。车轮发明之初曾是实心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演变出辐条。勒勒车车轮直径巨大,采用辐条形式对车轮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辐条多为18根,近毂一端略粗于近辋一端,而其端头尺寸稍大于辐眼,需用力将其敲入,二者才能牢固接合。每安装一根辐条,工匠需检查其方向与轴向是否垂直,待所有辐条均装好后,还要检查整个辐面的平整度。

欧亚草原岩画中的马车图像.jpg

欧亚草原岩画中的马车图像

勒勒车惯用6块或9块轮辋,与辐条数量为1∶3或1∶2关系。每2块辋之间以榫卯插接方式连接。辐条梢头根部与辋内侧常特意留出一段距离,多年后磨损的轮辋会沿着辐条梢头逐渐靠近中心,直到8~10年后这段距离最终消失。借由这种缓冲措施,辋与辐的连接始终保持紧固结实,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毂、辐和辋安装到一起后,再在毂的端面中心加工圆形轴孔,为提高车轴的强度与耐磨性,工匠会在轴孔中嵌入轴承套,轴与轴承套相结合处嵌入铁楔。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