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那里有一片灿烂的星空——苏州市北斗星科学工作室
2023-10/总第331期
工作室领衔人
曾宝俊,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第二届课程与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苏州市姑苏教育人才,无锡市名教师,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组分册主编,《科学课》杂志专栏作者,著有《微亦足道——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低年级)》《小科学教师入门十课》等。
在苏州科学教育的天空里,有一个星光熠熠的团队,它玩转科学,活力四射,引领孩童,畅游科学,它就是“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工作室以“追求科学本质的理趣课堂”作为价值追求,坚持“在课堂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理念,为苏州打造科学教育的高地。工作室凝聚了数位特级教师、十多位地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共同行动研究,带领区域内80多位专兼职科学骨干教师潜心于科学课堂,先后与相城区“曾宝俊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姑苏区“金卫国科学名师工作室”、“穆彪科学名师工作室”、无锡宜兴市“曹燕琴科学名师工作室”、南通市“仇丽君科学名师工作室”和扬州市“王天锋科学名师工作室”等省内外名师工作室展开互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教研讨活动。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卢新祁参加了北斗星科学工作室的活动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脚踏实地耕耘科学教育田地,仰望星空撒播科学种子,北斗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团队!”
凝聚星光,点亮梦想——组建有意义的团队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为宗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具有基础性。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科学课程的质量。一名好的科学教师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科学教育面貌,一群高素质的科学教师则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科学教育生态。由于授课时限,学校里科学教师数量不多,因而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单兵作战、独立探索是常态,即使是三五小群,也常常受视野和环境限制,很难从他人处获得丰富的营养。如何从个体走向协作,如何发挥团队优势促进个体的专业进步?又如何以卓越的个人发展驱动科学教师团队的发展,形成教育的蜂巢效应,进而改变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呢?
2015年,在苏州市张家港科学中心组的一次圆桌会议上,这个面向全市科学教师的“无门槛”民间组织“北斗星科学工作室”诞生了,后来这个民间科学工作室升格为“市名师工作室”“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苏州区域学科骨干为主体,市级名师为主持人,以特级教师为指导专家,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研究与实践为主要行动,努力探索科学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
愿景是成员的向心力——群星闪耀终能汇聚成璀璨的银河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对成员管理持开放姿态,不设限,区域内所有专(兼)职科学教师都可以申请加入。工作室从最初的10人左右,发展至今已是近百人的团队。每个成员在加入之初都需要了解并理解工作室的团队发展愿景,并为之而努力:“成就自己,成全他人,群星闪耀,汇聚成璀璨的银河!”我们希望每个加入的人要明白: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一个人会走得累,一群人则走得轻松且愉快。
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工作室设计了具有特别意义的标识——七彩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观察研究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卓越的成就,它和大熊星座重叠,象征着中外科学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探索;明暗不一的星星代表着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不同的发展,但对于七星联结的整体都不可或缺。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意在表达每一个队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标识的设计意蕴丰富而美妙,表明工作室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
北斗星工作室举行部分核心成员的座谈会
专家是团队的引导力——今天的你是明天的我
北斗星科学工作室聘请了省内最过硬的专家、学者担任团队的学科导师和教学顾问。他们当中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标修订组专家、教材编写组专家,以及大学教授、省市教研员等,此外校外科普工作者、科普作家、具有一技之长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在工作室的邀请之列。
工作室定期邀请学科导师参与工作室的活动,指导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团队成员上示范课,参加各类比赛,撰写学术文章。由于团队邀请的专家站位高、视野阔、理论深,在指导过程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效地促进了团队教师的专业成长。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