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开卷有益]莫道秋菊晚 香气满乾坤——《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给予的成功启示

文_苏 青

2024-01/总第334期

阅读数1

这部自选集定名为“翰墨鸿影”,只是觉得它比较契合我一生的事业。“鸿雁”一直被视为邮电的象征,它美好的形象还曾牵动历代无数人的思绪,引发无穷的遐想。我在重拾记忆、铺陈一生的笔墨生涯时,也仿佛有一种目送飞鸿远去,笑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感觉。“翰墨鸿影”也成了我内心情感的寄托。

——选自《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前言

202401sq1-1.jpg

图1 《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书影

《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以下简称《翰墨鸿影》)于2021年3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我曾撰写推荐联概括该书内容,庆祝该书付梓:“科技新域苦探索,穷究宇宙信息奥秘,椽笔深解知识传播谐趣事;梨枣故园勤耕耘,铸造图书特色品牌,美文畅抒编辑出版善真情。”今天,重温这本出版界大家的随笔力作,尝试破解陈芳烈老师功成名就的奥秘,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树立学习的榜样。

青壮当努力,莫负时光鲜 陈芳烈196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同年入职人民邮电出版社,曾任《电信技术》和《电信科学》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辑,获授“有突出成绩的科普作家”“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策划、主编的“e时代N个为什么”丛书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翰墨鸿影》分“文化记忆”“科普随笔”和“编创杂谈”三部分,读罢全书,你就能清晰理出陈老师青壮努力、不负韶光、艰辛跋涉、走向成功的人生轨迹。

《小院的故事》展现了陈老师对事业的追求和热爱,即使在艰苦环境下,仍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悠悠笔墨情》彰显了他对工作的积极主动:当《电信技术》载波专业编辑时,他在天津和苏州的载波站设立了联络点,经常与两站技术人员联系,鼓励他们写作,帮助他们改稿,先后在两站发展10多名作者。自25岁在《人民邮电报》发表第一篇科普文章,他的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留住兴趣》一文道出了他成功的奥秘:兴趣教他学会坚持,学会积累,学会沙里淘金,学会珍惜时间,引导他走向事业成功。

202401sq1-2.jpg

图2 老当益壮陈芳烈

感恩重情义,不负前辈贤 在《翰墨鸿影》中,陈芳烈以感恩之心深情地回顾那培育他成长的土地,怀着高山仰止之情缅怀对他有引路之恩的先辈。第一部分“文化记忆”收录的文章大多与他成长的人和事有关,无论是《难忘恩师崔东伯》写中学恩师的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主编遗风》写佟树龄老主编对编辑工作的极端认真,对下属和弱者的慈心关爱,还是《风波》写出版社老书记张惠仁在恶劣政治环境下为下属主持正义、鼎力呵护,读来都十分感人。《成长的沃土,生命的摇篮——为人民邮电出版社65华诞而作》,更是将陈芳烈对为之奋斗了36个春秋的工作单位的一往情深表达得淋漓尽致。

202401sq1-3.jpg

图3 陈芳烈(中)主编的“e时代N个为什么”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陈老师十分感恩、珍惜这些前辈先贤对自己的指导、关心和帮助,视他们或为“编辑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或为“人生的楷模”,并将他们的优秀品质予以传承、发扬光大。刘庚业还是一位普通基层电路技术员时,陈芳烈就鼓励他投稿,并一遍遍帮他修改稿件,使得他的文章终于登上《电信技术》,后又成为这份学术刊物的老作者。刘庚业由此逢人便说自己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培养出来的。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