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基于跨学科概念的科学与劳动实践——“乐山农场”跨学科项目实践研究

文_张 超/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 王 晨/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2024-06/总第339期

阅读数14

“跨学科”一词,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激起热议。这个对很多教师而言的新名词,被写进了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之中。该原则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可见,跨学科学习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或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与升华。让学生置身真实情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落地与培养。

4B493BEBA2284ABC2509AA5BCB8E7E3D.jpg


创设真实情境——以跨学科的方式建设乐山农场

跨学科学习需要有真实的情境,学校的“乐山农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为建设理念,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实施蓝本,利用学校教学楼屋顶建设了占地面积不少于1亩的花园农场,其中有廊架、菜园、温室、动物养殖区、堆肥箱、自动灌溉系统等设施。为学生的自然教育和跨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场所,使其成为学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场域。

这里是学生辛勤耕作的一方天地,浇水、施肥、除草、松土,这是初期的乐山农场给学生带来的体验性课程实践。学生每周都会排着队来到农场,头戴草帽,脚踩黄土,完成40分钟的田间维护工作;并且会在春天来到自己班级的耕耘区撒下种子、种下幼苗,然后默默守护他们的农作物,和它们一起悄悄生长;待到丰收季节,农场上的班级种植区全是学生活动的身影、欢快的笑声和满地的玉米、土豆和稻米,学生体验了1次完整的植物生长过程。

这里是学生潜心研究的实验场,在跨学科方式的引领下,在劳作过程中,农场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变,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出现,各种现实问题接踵而来,这使得学生由劳动转向了探究,由探索从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由解决小问题到探索大问题,优化解决方案。跨学科学习在乐山农场这个真实的情境中自然地发生与发展。


引出真实问题——以跨学科方式融通科学与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

跨学科学习不仅要有真实的情境,还需要能有从这个真实情境引发的真实问题。不仅能有真实问题,还需要能引发学生可以解决并指向其核心素养发展的真实问题。农场是一个真实的场景,那么只有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开展实践之后才能逐步引发出问题。因此,在农场中首先开展的是劳动课程中“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融入农场的生产教师之中,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由《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的素养表现(表1)可见,参与种植活动是其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正好与乐山农场的情境创设相契合。

25-b1.jpg

而在科学课程中,不仅有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等学科核心概念,还有“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以及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因此,乐山农场以跨学科的方式将科学与劳动课程融合在一起,通过劳动过程引出真实问题,如怎样为蔬菜保温、怎样为黄瓜搭架子、怎样在阳台的空间中种植、怎样水培青菜等,学生通过科学探索研究这些真实问题,再在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形成如图1所示的探索历程。


亲历解决真实问题——基于跨学科概念的实践活动

正如泰戈尔所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规定好的河道里”,当然学生也不能被禁锢在书桌上和教室里。乐山农场中的真实问题把学生引向课外,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向实践,拓宽知识来源,获得独特的体验,提升思维和认知。在这样的育人理念下,我们围绕各个年段学生可以解决的真实问题设立了面向不同年级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表2)。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