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杂志概览]08月杂志概览

杨元魁 编译

2024-08/总第341期

阅读数1

202408zz-图1.jpg

《计算机仿真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深入理解》

●《国际STEM教育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2024年7月11日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技术增强反馈和支架对科学学习的影响。该研究对多种特定的计算机模拟仿真设计进行了分析,认为具有动态交互功能的嵌入式支架和反馈能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并根据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动态调整任务难度或挑战水平,从而有效支持具备不同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知识建构和理解;然而,仅仅通过计算机模拟还不足以保证学生科学理解的深入发展,精心设计的模拟任务及与之匹配的教学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08zz-图2.jpg

《隐喻在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教育研究》(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24年7月20日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一项研究以瑞典一所小学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动画为主要呈现形式,消化和营养为主题开展了侧重隐喻表达的科学课程,并采用系统功能语法对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隐喻能让学生感到被允许使用科学术语以外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获得科学术语之前就对科学过程和功能进行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研究者认为,如果希望隐喻成为科学教育中用于意义建构的功能性工具,教师须明确地在隐喻和日常语言及科学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202408zz-图3.jpg

《大语言模型必须考虑“共情差距”以避免伤害儿童》

●《学习、媒体和技术》(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24年7月10日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有可能会伤害到儿童。该研究发现,儿童特别容易将聊天机器人视为栩栩如生的准人类知己,并且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有效回应他们的独特需求和脆弱性时,他们与该技术的互动可能会出错,大语言模型甚至可能会提供非常危险的建议。研究者认为,大语言模型可能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对话中的抽象、情绪和预测等语言信息,建议面向儿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必须考虑“共情差距”,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语言特点,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202408zz-图4.jpg

《数学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在学前阶段具有明显的认知特征》

●《儿童发育》(Child Development)

●2024年7月29日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一项纵向研究考察了小学数学成绩优异学生在学前阶段所呈现出的认知特征。该研究基于5年的纵向研究数据,在参与儿童64个月大时测量了他们早期数字能力、复杂数学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并以他们在1年级和3年级时的数学成绩为依据。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前大多数任务表现上都存在优势,其中数字顺序、数字识别和比例推理是能够有效预测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因子,表明在学前阶段已经能观察到一些影响儿童未来数学学习成绩的认知优势。

202408zz-图5.jpg

《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习惯与科学成绩显著相关》

●《国际科学教育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24年7月2日

天津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以中国39 838名4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自评问卷和纸笔测试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习惯、成绩进行了评估,考察了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习惯及其对科学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习惯可分为3种潜在特征,分别为消极(15.39%)、中度(47.14%)和积极(37.47%);女学生、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学生和非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更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习惯;表现出积极态度和习惯的学生取得了最高的学业成绩,其次是态度中等的学生,而态度和习惯消极的学生成绩最差。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