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人]“孩子王”王振强: 科学梦想的“引路人”
2021-05/总第302期
王振强是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专职科技教师,也是一名经过认证的高级科技辅导员,曾多次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赞美着手,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引领学生开疆拓土,崇尚科学。
在王振强多年从教生涯中,他认真对待教学,关爱每一个孩子。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他认真备课,研究教学、课标,自主研发教材,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近年来,他个人论文获奖和发表共计29篇,指导学生894人次获奖。
作为一名科技教师,王振强打心眼里喜欢跟“调皮捣蛋”的孩子过招,挑好科学引路人的重担。在教学方面,他喜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科学教育的品质。他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求真,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教育理念,创建完善了行知少儿科学院。
科技社团不应成为“学渣”的流放地
2014年,王振强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主学的是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那年,他满怀信心选择了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并顺利地进入了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但他进入学校后,意外地发现学校科技类社团的学生大多都是被语、数、英教师挑选剩下的一些不认真听课、调皮捣蛋的小孩。对此,他感觉非常奇怪,也很郁闷。“科技社团应该是孩子们边玩边学快速成长的舞台呀!为什么会成为‘学渣’的流放地呢?”
这样暗淡的惨状极大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曾经在南师大学习的一些理论,对学校科技教育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建立了行知少儿科学院组织机构,并以少科院社团为引领调动各个班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如今,该校的行知少儿科学院给学生提供了许多锻炼、学习、展示的机会,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吸引了一大批孩子喜欢科学、爱上科学。
与别的教师不同,王振强打心眼里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孩子的脑子都非常聪明,只是某些行为习惯不是特别好而已。如果给予这些孩子足够的信任,让他们当科学课代表,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诸如去科技馆当实习生进行锻炼等。这些聪慧的学生会慢慢地蜕变,会逐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好习惯。
王振强的“教学心法”是让这些孩子跟教师一起制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真正对社会、学校和自己有益的追求,这是把孩子拉回现实的最重要的一步。在这样的努力下,孩子在“努力—进步—反馈”这三部曲的反复练习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但成绩提高了,上课纪律好了,也更加自信了。
曾经为了鼓励调皮捣蛋的孩子好好学习,王振强动员孩子们从科技馆实习生做起,经过半年的讲解工作,再进入科技馆工作人员队伍,持续表现良好还会被评为“优秀科普工作人员”,还能带动周边的孩子认真上课、积极参加科技活动。
王振强说:“我在摸索中前行,和孩子共同成长。”从孩子身上,他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科技教师,他认为,需要给学生吃“鱼”,让学生感受到“鱼”是美味可口的,吃了一次还想再吃。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好比是“鱼”,有了“鱼”,学生才能继续深入研究。而学习方法就好比授“渔”,吃了鱼再授“渔”就变得顺畅而且重要。
每一个年轻的梦想都不应该被辜负
王振强曾对一名认为科学课不重要的“学霸”严格要求,他鼓励孩子做完自己的科研PPT,并动员他在最后一节科学课上把自己研究的内容讲出来。本以为这次带点强迫式的教学随着小学毕业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小孩毕业一个月后,小孩的奶奶打电话跟他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孩的奶奶是一名退休的中学化学教师,她意识到了科学课的重要性。她说,孩子非常感谢教师对他的培养,让他坚持做完了自己的科研题目,让他信心倍增。
“其实,每一个年轻的梦想都不应该被辜负。” 2019年1月,王振强萌生了给这一届毕业生每人写一封信的想法。他想抓住每个学生在4年科学课学习当中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为每位学生做一个“长情的告白”。
4个月,192封,7万字,是一位科技教师对所有毕业学子最由衷的祝福和最深情的不舍。有的信长达1 500字,有的信中描绘了最细微的感动。一位学生在给王振强的回信中写道:“在小学6年的时光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并不多,除了主课的3名老师以外,还有一位老师,那就是我的科学老师——王振强老师。每到要上科学课时,我们班几乎所有同学都会欢呼雀跃,随即一溜烟地冲出门外,向着科学教室奔去,我也不例外。王老师总是用引导的方式充分激发我们的思考,使我们受益匪浅。”
笔耕不辍,勤写论文,做个忙碌的孩子王
挖土豆、探访污水处理厂、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课⋯⋯课堂上王振强幽默风趣,引领每个学生迈入科学世界,宛若“大师”。课余与学生一起“玩中学”,像个忙碌的孩子王。
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勤写论文,不断总结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提升科学教育的品质。他依托校内外的科技教育资源,在少科院创客研究所里的体验社和创客社中,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制订专门的课题研究计划。
王振强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对于上课回答问题或者上课的积极性在不断下降。特别是女生,到了5年级的时候,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很多女生在学习科学课时会产生抵触心理。逃避时间长了,他们在科学上的兴趣会逐渐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振强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将被动教学研究变成主动学习,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搜集整理资料,到课堂上汇报。学生汇报结束后,师生一起提出疑问,互动交流探寻答案。
而对于一些内向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会被划分1〜2人小组,以学校的科学体验馆为载体,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品,或者生活中的问题作汇报。为了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和沟通的机会,王振强还曾专门找教导处申请延长学生的科学课,让每个孩子有张嘴表达、获得认同的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身边的科学,感受科学的奥秘,他还依托学校科技教育发展理念,自主研发了“体验+创客”校本课程,荣获2017年全国新教育十佳卓越课程。他参与编写《机器人创意互联》教材,积累研发课程的经验。他还编写了科技教育画册,理清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兄弟院校进行科技交流活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校的科技活动,王振强还参与校内刊物《陶娃报》的编辑工作,撰写科技专栏,给科技教育带来宣传学习的阵地。
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前身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办的晓庄学校的小学部。学校践行陶行知所倡导的育人理念,坚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制定了“陶娃发展计划”工程,真正建立起了每一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评价体系。
作为该校的专职科技教师,王振强认为,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好奇、好问是科学发现的动力,好动、好玩是技术发明的基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最终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目前,在小学阶段,他们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主动寻找一些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兴趣非常广泛。比如1年级的小朋友会问:“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树叶为什么有黄的、红的、绿的?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些低年级可以解决,有的需要长大后或者是很久以后才能解决。
而作为教师,王振强当然不会直接回答孩子“飞机为什么会飞上天”,因为有些深奥难懂的原理说了他们也听不明白。“我们会通过一些模型,或者给他们一张普通的A4纸,让他们想办法让纸飞起来。让他们在折纸飞机的时候,思考飞机头的形状、翅膀是什么样的,之后陆续给他们限定一些挑战任务,比如挑战飞机怎样才能飞得更远?”
在王振强看来,传统教师重点是学科教学,通过课堂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而科技辅导员的重点原则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将学习的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运用,研究问题的真实性。他说,科技教育需要从硬件、场地、师资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教师自身也要重视科技教育,对科技教育真正感兴趣。尤其当下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科技教育带来的挑战,可能会让区域差异增大,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阅读排行榜
推荐文章
- [匠心育人]汪家望:让科普教育的“种子”在校园里破土而出
- [匠心育人]杨小仁:三大关键词铸就精良科技课程 五项举措强化卓越科学园丁
- [匠心育人]程明明:做“力所能及的重要小事”有大收获
- [匠心育人]张桂元: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是科技教育的工作重心
- [匠心育人]喻佳俊: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 [匠心育人]“民族科技辅导员”杨磊:同为异乡人,共怀科技梦,做民族团结的科教使者
- [匠心育人]双阳区滨河实验学校校长张庆华:“班班有项目,人人学科技”
- [匠心育人]“孩子王”王振强: 科学梦想的“引路人”
- [匠心育人]“教育科学科研员”石毅:让科技教育在中原生根发芽
- [匠心育人]“T型女博士”和渊: 倒逼自己不断迭代,与学生共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