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专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实践化探索——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案例“保留传统还是开拓创新”设计为例

文_韩立新 彭梦华 张晓雪 宋白珂 陈 欢/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22-03/总第312期

阅读数7

引言

如今,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的大事[1]。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SI)是指在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具有社会争议性的问题,如核能开发、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高新产品给社会伦理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难题[2]。SSI可以搭建起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实现二者之间的关联。

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Socioscientific Issues Learning,SSI-L)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合性提升。社会性科学议题都是开放且复杂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雾霾等议题,因此SSI-L会用到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科学思维,但这些不是全部问题的解决方式。SSI-L不仅强调科学和技术的社会意蕴,同时融入道德情感与价值判断,它指向的是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促进其正确科学观的养成。

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以色列等国开始推广社会性科学议题这一学习方式。国内的SSI-L研究项目,是在科学素养提升联盟(Alliance of Impro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all,AISL)的背景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发起的科学教育合作项目。项目以学习者发展为重,聚焦教育实践变革,旨在提升教育者个人专业水平与能力,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水平与质量。在SSI-L研究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遴选了全国44所基地校,在共同学习SSI-L理论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践,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下面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研究团队依托物理学科针对“保留传统还是开拓创新”这一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过程及具体实施情况,为课程设计者提供参考。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