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编程与小学科学教育融合课程探究——以“地球与宇宙科学”为例

文_刘瑞雪/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2-08/总第317期

阅读数20

数字时代的到来和快速发展,对编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编程的语法,借助这些语句、模块完成绘画、阅读、写作等描述性的编程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编程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培养多维度的思维能力。融入跨学科的理念和思路,可以让学习者通过计算工具加深对各领域知识的理解,激活和使用新知识,重构并获取新技能,促进编程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的协同发展。本文选取小学科学与编程教育的结合点,以“地球运动”知识点为例,介绍编程与小学科学教育融合的课程探究与设计。


教学背景

小学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体现了诸多与时俱进的变化,其中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信息技术天然带有工具类学科的属性,将其作为学习天文等科学知识的载体,可为教学引入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尤其适用于传统教学中难以通过实物、实验开展学习或需长期观察的知识内容。同时,信息技术学科具备的计算思维和方法也将为问题解决、知识建构提供新的思路。

本课程设计选取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面向儿童开发,相较文本编程,更利于小学阶段学习者理解和操作,支持媒体资源的添加和使用,便于教师搭建学习活动及场景。

遴选“地球与宇宙科学”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将图形化编程作为具像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工具,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内容和主题学习活动,有助于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理解跨学科概念,促进知识在真实应用中的固化与提升。


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引导学习者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分解,设立任务目标,逐步探究“地球运动”的全貌。教师可提供图片、音乐等媒体资源作为探究对象的“造型”、背景等,搭建支撑探究活动的载体,根据学习者的基础,还可提供代码片段或样例,做好“脚手架”支撑。


教学过程

任务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中如何实现物体的变化运动?在Scratch媒体资源库选择几个角色,比如走路的小猫、狮子,观察和了解这些角色如何根据“造型”变化和“视觉暂留”原理展现动物行进的状态,进而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由此展现地球的自转?观察平铺的世界地图和地球仪的异同,教师为学习者准备3张地球图片作为地球的“造型”,按照正确顺序拼接可形成一幅完整的地球图片。学习者思考和设置“造型”的出场顺序,使其在代码的控制下,能够从东向西展现地球各大洲的风貌,实现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模拟。使用“右转”代码,可模拟地轴的倾斜角度,使自转模拟更完整。

202208xjc1-1.jpg

根据学习者的编程基础,教师可引导其自主编程,或为其提供太阳照射的代码,观察地球自转下的昼夜交替现象。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