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科学]5天飞驰1000千米的狗狗,救了整个镇的孩子
2023-11/总第332期
纽约中央公园的巴尔托雕像(照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Jim.henderson )
哈士奇,大名西伯利亚雪橇犬,又因为性格温顺、行为幼稚,被叫作“二哈”,成为现在很多搞笑视频、表情包的主角。但在医学史上,“二哈”们在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
故事的最开始,我们要讲一种已远去的烈性传染病。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由被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人群对白喉普遍易感,其中又以2~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病原体会分泌白喉毒素,严重时毒素会在患者咽喉处引起上皮细胞坏死及炎性渗出,出现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若假膜延伸至喉内或脱落至气管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这也是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自从推行“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的预防接种以来,白喉的发病率已经得到显著控制,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罕见疾病——以我国为例,2006年起已无白喉病例报告。然而在百年以前,白喉却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传染病,尤其对于儿童而言。
恶疾席卷极寒之地
1925年,美国阿拉斯加北极圈附近,人口不足2 000人的诺姆镇。1月,当地的因纽特儿童中暴发了白喉疫情,诺姆镇唯一的医生柯蒂斯·韦尔奇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地土著居民对这种疾病几乎没有免疫力,急需白喉抗毒素血清用于治疗。韦尔奇向外界发出了求救电报。很巧,就在阿拉斯加南部的安克雷奇市,一家医院在仓库中发现了30万单位血清的库存。此时从美国其他地方征集血清已来不及,因此当地政府决定将这批血清就近送至诺姆镇。
1916年的诺姆镇(照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为了保证运输中不会被损坏,人们将这批珍贵的血清装入玻璃小瓶,用棉被包裹起来,然后将其装入一个约20磅重的金属圆筒中。
救命的血清有了,但怎么运输呢?
阿拉斯加是北美洲的苦寒之地,一年有四分之三都处在冬季。以当时的航空技术,不可能在冬季的阿拉斯加起飞,否则要么飞行员冻死,要么螺旋桨被冻住,人机俱毁。诺姆镇更是在阿拉斯加的边远地带,这里位于白令海内陆89千米,距离东西伯利亚只有222千米,港口也处于封冻状态。冬季到达诺姆镇的唯一途径,是一条漫长而危险的陆路:乘坐火车跨越数百千米,从安克雷奇到达尼纳纳。此时此地,工业文明刹那间消失,等待你的将是一支狗拉雪橇队及接下来1000多千米的苦旅,整趟行程折腾下来通常需要1个月。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