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科教新语]大科学观背景下融合式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探索

文_林 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2024-04/总第337期

阅读数0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就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科学教育,这是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调动社会力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着力构建大科学教育格局,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1]

如果把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比喻成金字塔尖上的舞者,那么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就成了构建金字塔的塔基工程。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通过科普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是发现和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途径,是普及大科学教育、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夯实未来人才竞争基础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与学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各门课程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了学科间、学段间的相互关联和各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2]。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是一项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性、普适性科普活动,旨在以基础性科学调查与探究为载体,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科学问题、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结合,为未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福建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由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委文明办、共青团省委主办,已与全国同步持续开展18年。通过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创新创意等4大领域17个科学主题,旨在激发青少年参与基础科学调查和探究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引导青少年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历年数据显示,福建省平均每年有超过100所中小学校数万名师生参与活动,优秀学生小组、教师报告、实施学校数量、调查表和研究报告数量等关键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然而,长期跟踪分析显示,尽管活动成效显著,但普及推广层面仍面临一些挑战,诸如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实践场地设施的局限性、专业科技教师队伍短缺等问题,导致活动覆盖面难以有效扩大,部分组织工作流于表面形式,进而影响到通过此类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初衷,以及未来科技人才储备目标的实现。


问题分析

笔者近期对福建省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参加和组织过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青少年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进行抽样调查,回收的2 721份有效问卷显示:92.68%的教师通过文件了解活动内容,还有部分学校及教师对其一无所知;80.98%的教师认为活动未纳入教育部门评价机制,对职称晋升没有帮助;72.56%的教师和39.73%的学生认为组织和参与活动费时费力,没有调查和体验场所;50.61%的教师由于自身指导能力有限,开展活动能力未逮。根据表1数据,2018年起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参与面大幅缩小,原因在于成员单位不再进行联合表彰,多数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不认可”导致学校和师生参与积极性受挫。

根源之一在于缺乏落地政策 几乎所有师生只通过文件了解调查体验活动,说明自全国到省级组织者所开展的示范宣传、慕课培训、启动仪式等收效甚微,“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提法在省级以下层面并未真正落地生效,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普活动持可有可无态度,仅机械地转发文件而没有具体举措,导致超8成教师缺乏积极性,活动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64-b1.jpg

根源之二在于缺乏实践场域 主办单位各自掌握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但约7成的教师和3成的学生找不到开展科学调查和实践体验的场所,说明实施过程存在协同脱节问题,未能整合优质资源真正向学校和师生开放;学校也未能因地制宜挖掘和开放自身资源,导致组织活动耗时费力,疲于应付,严重偏离目标。

根源之三在于缺乏专业师资 超半数的指导教师为兼职科学教师,由于专业不对口、自身科学素养不高且缺乏科学知识积累、科学探究和科学教学经历,导致活动缺乏专业有效的指导,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科学素质和树立科学志向等目标,更无法算出“科学教育加法题”的正确答案。


对策建议

通过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塑造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树立科学志向,达到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研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需要树立大科学观,依托载体,多方协同,在校内外课程融合、科教资源共享和科技辅导员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1.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形式上保障政策直达教育实体

从内容层面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综合素养;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面向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学段青少年,通过基础性的科学调查和实验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并运用跨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得出或验证科学结论,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4大领域17项子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中152个小主题整合,设计出极具科学探究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