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历史上的丝路科技]古代世界的长城

陈 巍

2021-08/总第305期

阅读数1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被誉为古代世界奇迹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座肉眼可见其宏伟的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也是代表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农耕文化的保卫自身思维观念,是一个随着时代演进不断完善的、功能完备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长城溯源

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长城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孟姜女传说》。在这个引人痛心的故事中,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山海关修筑长城,当她不远万里到达北部边境,希望能够给丈夫送去御寒的衣物时,得到的却是丈夫不堪苦力而去世的消息。孟姜女失声痛哭,震天动地,据说让八百里长城倒塌。从细节上,这则传说显然与史实存在不少出入,例如秦朝的长城在山海关以北二三百里外,孟姜女怎么可能在这个地方看到秦始皇的长城?实际上这个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凭吊战死的丈夫,哭崩城墙的传说。到唐朝故事背景才移植到秦朝来。尽管如此,孟姜女故事还是透露给我们两方面事实:修筑长城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即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阻止不了中央政权修筑长城的决心。

1632883678(1).png

1900年英国人哈定描绘的山海关景象


为什么一定要修长城呢?长城并不始于秦始皇。早在他之前的战国时期,靠近北方游牧民族的燕国、赵国和秦国的北方边境就分别修建了长城。此时的长城可统称为战国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战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加上新修的长城,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的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用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我们知道,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军队分散、机动性强,他们骚扰边境,抢掠物资之后立马离开,王朝军队到了边境都看不到一兵一卒。但是万里长城修建之后,草原民族没有再如此恣意妄为,巨大的军事屏障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迫使他们转变观念,从入塞劫掠转变为到沿着长城设置的集市交换货物。另一则著名传说——塞翁失马,就生动地融入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交往形态。

秦朝以后各代王朝对长城态度不一,例如唐朝对修建长城就不热衷,而汉朝和明朝则是两个著名的不遗余力升级改造长城的朝代,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城就多为明代所建。但我们不能把政权由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建立,或者对朝代强盛还是衰弱的印象,和它们是否大力修筑长城联系起来。例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为防备草原上的柔然人,在它正强盛时就先后修筑了南北两道长城。契丹人所建的辽朝和女真人所建金朝,也都分别在现在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以及内蒙古境内修筑了类似长城的边壕、壕堑和堡塞。可见保卫自己拥有的巨大财富,以及源源不断创造财富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是拥有一定统治能力的政权的共性。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