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打造科技育人特色 培养创新拔尖人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2020-10/总第295期
“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勇于创新并有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校。奖项自2010年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始设立以来,全国每年有10所中小学校获奖,并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期间颁奖。这些获奖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为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期介绍的是2019年荣获此奖项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中东铁路普育学校,现有南岗、群力2个校区,96个教学班,学生4 400余人,教师386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校园”等殊荣。一代代三中人秉承“敦品励学,严谨求是”的校训,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具有三中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理念传承中形成创新特色
技术教育探索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学校开始了技术教育的探索实践,学校课程中,文化课占27%、数理课占38%、技术课占35%。
创新教育起步阶段 1978年,学校确立了“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的共性育人原则和“主动活泼,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的个性育人原则,并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成立了计算机、天文、电视、数理化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科技创新教育全面发展阶段 2000年起,学校优化了原有课程结构,构建了“启迪科学精神,培育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提升技术素质,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视野”的哈三中特色课程体系框架。校园科技节、研究性学习等多彩的科技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提升了科技素养。
科技创新教育品质提升阶段 2016年,学校构建了由“普育课程”“个育课程”和“卓育课程”组成的“三育课程”体系,立足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厚植情怀,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学校承担了“十三五”市级规划重点课题“课赛结合模式的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科技创新比赛项目与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相结合,不断探索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长效方法。
在课程构建中提供成长选择
在遵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规律的基础上,学校将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工作融入学校“三育课程”体系,多角度、多渠道、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技教育工作。
普育基础课程
普育课程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普适性、普及化的必修、必选课程。在该类课程中,学校主要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科技创新教育进行探索,如带领学生打破惯性思维的TRIZ创新思维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增强科技认知的哈工大大数据集团人工智能课程等,均受到学生的欢迎。
个育延展课程
个育课程指的是发展延伸学生个性特点的针对性教育课程。学校针对在科技创新方面热情高、兴趣足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个育科技创新校本选修课,如教师开设的化学与武器、生物技术实践、3D设计与打印等课程,学生开设的密码学、程序设计等课程。
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20年,学生亲身经历从选题、立项到提交结题报告、结题展示的完整研究过程,这种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卓育提升课程
卓育课程指的是为一些学科特长发展到高级层次的卓越学生提供教育提升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一批创新型拔尖人才,学校设置了多种类的科技创新卓育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 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授予的首批“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示范基地”,学校充分借助名校优质课程资源,面向拔尖学生开设了“计算概论”等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授课内容,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研究能力,强化创新思维。
竞赛辅导课程 学校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比赛和学科竞赛,坚持课赛结合,建设各学科竞赛教练员团队,开设竞赛辅导课程。
在氛围构造中浸润兴趣发展
如何在学校创设科技创新学习环境,让学生浸润在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之中,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实践的关键。
完善硬件条件
学校建有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实验室,还建设了全省首个高中创客空间,以及DIY创新实验室、航模制作室、机器人实验室等,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课余时间也向学生开放使用,为学生提供便捷优质的创新学习场所。
重视氛围营造
学校长期在校园广播中开设“科普常识”栏目,利用班级黑板报等载体定期宣传科技创新知识,还组织了创新智能联盟、IT协会、航模协会等科技创新类社团,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此外,在省科协支持下,学校还设立了黑龙江省首个“科普中国校园e站”,并在哈三中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上开设“科普中国”专栏,让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科技发展的前沿资讯。
在资源整合中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领域广、内容新、水平高的科技创新学习资源,学校不断探索整合资源的新路子。
请进来
学校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校园进行科技创新讲座,如邀请嫦娥三号和四号的总设计师孙泽洲,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方面,为师生带来一次科技大餐。
走出去
为了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舰艇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安天科技、703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探项目
中学生英才计划 学校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入选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学生英才计划”项目,他们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感受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学界大师的人格魅力与科学精神,对学生个人成长影响深远。
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合作项目 2018年4月,学校与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关于“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课程进行合作,双方就联合培养创新拔尖型人才,合力打造三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发展“三育”课程体系达成共识,为学校学生开设AI课程。
中芬创新教育实验平台 学校借助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的“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让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面对成绩,我们深入思考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大胆谋划学校发展中的新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事业,提升科技创新教育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朝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品质的现代高中大踏步迈进,为黑龙江基础教育再谱新功,再创辉煌!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秉承‘着力打造科技育人特色,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科技教育目标,积极树立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级育人’分层次教学的课程体系,开设选修课作为学生个性化延伸发展的培养方向,也为卓越英才的选拔提供依据。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科普基地,引进哈工大大数据集团的科技创新辅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卓育课程。哈工大大数据集团每年投入经费不断提升创客空间的软硬件建设和师资培训。学校汇集各方优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评委会供稿)
阅读排行榜
- 1[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普及STEM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学生——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 2[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让儿童站立在科技教育正中央——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 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项目案例——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夜间自然观察活动
- 4[追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科学有“为”,省力有“道”
- 5 让创新的智慧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闪光 ——新疆兵团第五师小学
- 6[去科技馆学科学]流动的科学
- 7“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立足场馆资源的教育活动实践——“展无止境”的实施与思考
- 8[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PBL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科技馆设计一件符合需求的蚂蚁观察箱展品
- 9[追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打造科技育人特色 培养创新拔尖人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
- 10[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引入科技活水 助开教育繁花
推荐文章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务实 创新 拓思维 展理想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成就特色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智能筑梦未来 创新舞动校园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筑梦机器人 树科技兴校典范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二十载深耕创新沃土 行五育厚植人才之树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设计思维指导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热风帆船设计与制作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进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 踔厉培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红细胞环游记
- [追踪]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融合科技创新教育的十二年一贯制联动育人
- [追踪]第一届全国科创项目式学习方案征集活动案例:“师法自然”系列活动之“蛋壳里的建筑仿生学”项目式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