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踌躇满志 静水流深处 春风化雨乐未央 立志报国 笃行学问间 行健不息须自强

文_王渝生

2024-04/总第337期

阅读数0

202404wys1-1.jpg

叶铭汉(1925年4月2日出生)

叶铭汉,1925年4月2日生于上海,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

叶铭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小康。其祖父是前清举人,叶铭汉的父亲曾任上海市南市区电话局局长。叶铭汉的叔叔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企孙(1898—1977)。

202404wys1-2.jpg

少年叶铭汉

叶铭汉于1937毕业于上海萨坡赛小学。1940年,从上海震旦大学附中(今上海市向明中学)初中部毕业,同年进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今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中部。1942年,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中高中部。1944年,叶铭汉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土木系;4月,参加青年远征军,被编入中国驻印军暂编汽车第一团。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叶铭汉转入清华大学理学院。

1949年9月的一个早晨,清华大学科学馆前挤满了学生,馆门一开,科学馆的大教室立即座无虚席,好多人只能站在两边,演讲人是刚从法国归来的钱三强(1913—1992)。“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核物理”,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原子核物理成为热门学科,钱三强直人快语的演讲给清华园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同时一种积累了许久的“原子核热”,被钱三强的演讲引爆了。在众多学生听众中,有一位面带微笑、目光有神的年轻人,他就是后来的著名物理学家叶铭汉。怀着“科技报国”的热情,叶铭汉最终决定继续留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他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钱三强成了他的硕士生导师。

202404wys1-3.jpg

叶铭汉作大会发言

钱三强曾对叶铭汉说:“中国要发展核物理就需要有加速器,需要有探测器,更需要有一流的科学团队。”

1950年7月,位于北京东皇城根甲51号的两座灰砖楼看上去很破旧,刚刚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就设立在这里,就在这两座破旧的楼里,聚集了赵忠尧、王淦昌、何泽慧、彭桓武、邓稼先等后来震动了东方大地的人。根据老师钱三强的建议,尚未完成硕士学业的叶铭汉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些大师中间。

叶铭汉加入了由赵忠尧主持的静电加速器组,在科研条件简陋、经费也很有限的条件下,开始了静电加速器的研制,1955年建成了我国第1台带电粒子加速器,并开始稳定运行。令叶铭汉欣慰的是,随后,何泽慧和陆祖荫等人通过加速器进行了我国第1个加速器核反应实验。1957年底初步建成出了质子束。1958年,叶铭汉担任静电加速器组副组长,1962年,通过自行研制的加速器,叶铭汉选用了合适厚度的靶发现了镁-24的一条新能级,这一发现表明,我国当时的加速器技术和探测器水平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这让叶铭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