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历史上的丝路科技]流连忘返观园林

文_陈 巍

2022-08/总第317期

阅读数2

晚清农民运动中声势最为浩大的莫过于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率军攻下苏州后,汇集著名匠师与数千民工,将拙政园与附近大户民居改建为忠王府。这座王府规模宏伟,尽管“匠作数百人,终年不辍”,直到3年后清军重新占领苏州时还是“工且未竣,城已破矣”。李鸿章进入未完全完工的忠王府,感慨它“琼楼玉宇,曲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赞其为“平生所未见之境”。我们知道,李秀成出身贫苦农家,一生戎马,与诗礼传家的士大夫趣味并不一致,然而在修建官邸园林时,规划布局和营造细节仍是相近的,可见园林作为传统文化在建筑美学中的结晶,实际上是雅俗共赏、跨越阶层的。

谈到中国园林,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苏州园林。的确,明清时期稻米流脂的经济条件、积淀深厚的人文氛围,使苏州园林成为一朵融合宇宙观、技术和艺术的奇葩。而除中国园林之外,历史上其他具有相近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也曾诞生不同风格,同时足以成为人类文化瑰宝的园林艺术。


中式园林的兴起

园林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例如中国古代除苏州园林所代表的私家园林外,还有源远流长的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等,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汉长安上林苑,北京圆明园和颐和园,以及五台山、普陀山、武当山等宗教圣地等,都在其列。它们根据其属性而功能和体验各异。几种园林并不是截然区分的,而是互有影响。例如苏州园林的最早起源,即可追溯至传说中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在姑苏城为西施营建的宫苑楼阁。而士大夫除以儒家思想为本外,又常为佛老思想熏习,故其宅邸布置也常杂糅不同观念。皇室则与士大夫之间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无论如何,影响各类园林的是同一文化母体,它们展现的是对不同侧面的偏好。

中国传统园林多属文人写意山水园。相较于近代一度强调的对自然的征服,中国同自然的相处方式用“天人合一”四个字就足以概括,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境界就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而这一境界的集中体现,正是苏州园林。

图1 苏州拙政园.jpg

苏州拙政园

苏州园林的兴起和当地水道纵横、土地肥沃、盛产湖石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此外也得益于苏州经济殷富、文人辈出、巧匠荟萃的社会条件。中国历史的推移也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到宋代,苏州就被看作是全国的“天堂”和“粮仓”了。明代中后期,苏州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富足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支持。可以说苏州园林与这里经济地位上升相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经济繁荣结伴而来的,是在这里辈出麋集的文人雅士。方寸之间汇集诸多景致的园林既可以作为享乐和吟诗作画的场所,也可以作附庸风雅和颐养天年的安乐窝,许多文人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明清时期,苏州籍贯的士子或是衣锦还乡,或是失意隐退,最终回归故里。他们一方面维护社会安定,另一方面竞相置宅造园,尤其是在明朝中期,官僚文人成了造园的主体,在苏州形成了一个大的造园高潮。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