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开卷有益]科学群星耀华夏 院士精神代代传——点赞《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

文_苏 青

2023-10/总第331期

阅读数3

该书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策划而来,通过记录院士们的成长经历,展示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智慧的启迪,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选自《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胡海岩院士所作的序言

202310sq1-1.jpg

图1 《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书影

自2017年起,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举办“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线上线下征集百年诞辰院士的箴言语录、科学故事、影像资料等,多角度、立体化展现这些科学大家刻苦攻关、献身科学、服务祖国的精彩人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嗅觉”灵敏,迅即跟进,强强联手,以此为主题出版重大选题,于2022年12月就出版了相应的图书《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以下简称《国之脊梁》)。品读这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优秀科普佳作,备感欣喜,不禁点赞,以表心迹。

《国之脊梁》策划精心,多层次普及科技历史知识,启迪青少年追梦 该书从100年前左右出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中,精选出了40位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家,按年龄排序,最长者为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出生于1889年,年龄最小者于1924年出生,为核物理学家朱光亚院士。通过讲述这些科学大师在各自领域拼搏奋斗的故事,展现他们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绘制出一幅现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40位院士研究的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地质、考古、医学、生物、化工、建筑、气象、农业、航空、航天等学科,读者据此可了解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代表人物、科学传承和重要成果。40位院士当中既有人们熟知的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周培源、华罗庚、钱学森……也有一些媒体宣传得比较少、不广为人知但同样杰出的科学家,如在国际上第一个证明豆科植物根瘤中含有血红蛋白,成功组织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两项重大研究的王应睐院士,我国抗生素事业的开拓者、生物有机化学的先驱者之一汪猷院士,巾帼不让须眉,成功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大型铀扩散机,为我国第一座铀浓缩气体扩散工厂分批启动作出重要贡献的王承书院士等。诚如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院士在序言中所言,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全方位地展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力量”。可以说,《国之脊梁》同时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一扇重要学科精选的重大成果展示窗,一张彰显科学大师风采魅力的光荣榜,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发展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追逐科学梦想的优选课外读物。

202310sq1-2.jpg

图2 《国之脊梁》新书发布会现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国之脊梁》故事精彩,全方位弘扬科学家精神,陶冶青少年情操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归纳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国之脊梁》从不同侧面精选40位院士科学家的故事,用生动的事例诠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诠释什么是公众榜样、民族精英、国家栋梁。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林兰英、华罗庚、师昌绪等一大批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参与新中国建设。“隐于时代的女先生”王承书在谢绝导师乌伦贝克的挽留时说:“我的祖国现在的确很穷,但是我不能等到别人把条件创造好了再回去,我的事业在中国!”为了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从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隐姓埋名整整17年!但他无怨无悔,只为践行那一句‘我愿以身许国’的誓言。”叶企孙院士是我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大力培养物理学人才,为我国物理学发展及科技人才培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共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他的学生,他由此被誉为“大师的大师”。这些鲜活的院士形象和感人事迹,无疑将滋润青少年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励他们的人生。


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会员专属文章,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