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机电话:010-64522026   编辑部:010-62178764   邮发代码:82-418   刊号:ISSN1671-4350   定价:16.00

[网文撷英]2024年06月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2024-06/总第339期

阅读数0

观   点

破解“跨学科主题学习”两大难题

2024-06-12中国教师报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4-06/12/content_640465.htm?div=-1

难题1:部分教师不清楚为什么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其内涵是什么。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设置的国家必修课程,在学校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把综合实践活动分解到每个学科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无教材、无师资的困境,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各个学科有效落实、落地。难题2:如何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课程组织形式是以主题、项目、任务为主。主题一方面来自课标和教材,也可以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世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指出,主题通常是一个相对复杂、有真实情境的综合问题,需要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育人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不仅“生活在课本中”,也要“生活在社会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聚焦真实性的项目式学习设计策略

2024-06-12中国教师报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4-06/12/content_640486.htm?div=-1

第一、真实性问题驱动的设计策略。驱动问题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对真实性驱动问题进行精心设置,能够改变传统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枯燥、成人视角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以真实性驱动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以迁移、运用学习为知识学习导向。第二、 指向核心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策略。核心知识和技能就是知道如何、为何及何时使用知识的能力,强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式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这些能力。首先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是协作能力,再次是沟通能力,最后是创造力和创新力。第三、教师提供脚手架的指导策略。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象征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在项目式学习中如果教师把握好提供脚手架的时机,就能促进项目目标和个人学习目标的达成;项目结束后,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的差异,利用关键时机进行后续教学。第四、公开展示项目作品的评价策略。通过公开展示项目作品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评价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习;另一方面,项目作品凝结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内在学习结果的外化与具体化,有利于通过项目产品的公开展示而评估学生的学习。


以社会性科学议题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4-06-14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6/t20240614_2111209278.html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是指与科技相关、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议题,例如雾霾、土地荒漠化、流行性疾病等。解决任何一类社会性科学议题,都需要综合科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学科视角,经科学论证、科学推理与科学建模等科学实践,以及多立场之间的道德推理与道德决策、协商与妥协等来探寻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与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和要求高度契合,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中小学课堂,有利于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创新意识与道德品质等。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注重发动学生以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现实复杂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之中,而不是偏向于教师讲授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在组织开展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关联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并以多元评价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投入。为此,在设计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需要架构好贯通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顶层框架,设计好以学生探究实践为中心的活动方案,以“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付诸实施。


把流动科学课带到乡村青少年身边

2024-06-14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6/t20240606_2111205819.html

由于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队伍薄弱、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家长科学教育意识比较淡薄,乡村的孩子往往难以接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近日,2024“流动科学课”来到福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普活动。专家团队走进边远老区、海岛乡镇学校,结合区域特色为孩子们科普海洋、动植物及古建筑知识。专家走进边远老区、海岛乡镇学校,让乡村的孩子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听一堂优质的科普课,为乡村青少年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搭建了难得的平台。这对于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这种活动形式的效果好,但是所面向的受众较为有限。如何让更多乡村青少年接触优质科学教育资源,还需要探索更便捷、高效的形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无疑为打破科学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让落后地区的学生通过手机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推动教育公平来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异域传真

2024探索愿景STEM挑战赛获奖名单揭晓

2024-05探索愿景STEM竞赛网站

https://www.exploravision.org/winners/ 

东芝和美国科学教育协会(NSTA)共同宣布2024年的探索愿景STEM挑战赛获奖名单,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24个K—12学生成功创意项目获得奖励。该竞赛自1992年开始,吸引了40多万名学生参加,旨在激励美加地区K—12学生思考医疗保健、能源、前沿技术和可持续性挑战等全球问题,并开发出解决方案。报名参赛的团队以3人为单位,观察和选择希望改进的技术,应用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和协作技能概念化和创建创新的系统或技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紧迫问题。2024年获奖的项目创意包括携带救生衣的救援无人机、真菌电池、分析食物成分的过敏原检测器、利用机器算法预测潜在健康问题的监测手环、能“消化”塑料的垃圾桶等。


加强人工智能技能准备

2024-05-06e学校新闻网站

https://www.eschoolnews.com/digital-learning/2024/05/06/new-group-targets-ai-skills-in-education/

一个由来自美国16个州的 K—12和高等教育行业、政府、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人工智能在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中的作用,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的技能准备和政策发展,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不同教育领域中的图景,以及与劳动力群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该委员会认为,人工智能的准备程度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该委员会将讨论数字工具和人工智能如何加强社会研究,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权衡教育领域的风险和机遇,为南方各州在教学中使用人工智能提出建议,制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为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职业生涯作准备,督促人工智能融入K—12和高等教育课程,确保人工智能增强而不是取代教师的角色,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人工智能技能发展的机会,不会在快速发展的劳动力队伍中掉队。


成长思维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2024-05-09优睿科网站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44162

 “成长思维”是由心理学家Carol Dweck引入的概念,相信一个人的能力在任何领域都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努力和训练得到发展的心理和动机效应。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新的方法,提升教师在课堂塑造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表现的能力。这种被称为“价值观对齐”的方法将成长思维与教师的价值体系紧密关联,找到教师最欣赏的价值观(如激发学生参与),围绕这些价值观开发45分钟的自我管理培训课程。教师持续对学生输出成长心态的概念,即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和提高,这将大大提高教师激励学生的能力,学生也更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尤其是那些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很多被认为“不是上大学的料”,但教师的心态转变对他们的行为和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方法还可用于帮助青少年采取更健康的饮食和行为习惯。


优秀高中生获得计算机科学荣誉

2024-05-15美国计算机协会网站

https://www.acm.org/media-center/2024/may/cutler-bell-prize-2023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CSTA)宣布,4名高中生获得ACM/CSTA Cutler-Bell高中计算机奖。该奖项于2015年设立,旨在激励美国高中学生开展现代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项目,以促进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传统课堂环境之外寻求计算挑战。评委小组根据申报项目的独创性、复杂性、相关性和原创性选出获奖者。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万美元的现金奖励。2024年的获奖项目展示了新一代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开发的各种应用,包括根据患者概况准确预测诊断、预后和治疗的框架系统,跟踪关节位置分析人体运动的代谢成本以改进运动技术,利用编程技能监测北极河流的流量绘制气候趋势分析,以及使用虚拟现实训练大脑并通过人工智能跟踪痴呆的进展。

以下平台可使用同一账号密码登录,点击开始同步密码

确认